親愛的讀者,你有沒有聽過「棉花糖實驗」呢?這是1960年代開始在美國史丹佛大學進行的一個研究,因為研究結果太引人注意,在教育、醫學、商業管理等許多領域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研究的內容是這樣的:研究者請四歲的幼兒幫忙照顧一顆棉花糖,跟他說:「你有兩個選擇:一是你可以隨時按鈴結束實驗,馬上就可以吃到這顆糖果;另一個選項是等我回來(通常要等15分鐘),那時你就有兩顆棉花糖可以吃。」換言之,研究者透過孩子喜歡吃的棉花糖,來觀察記錄每位幼兒在「現在的小甜頭」跟「將來的大好處」之間的取捨。
研究者後來追蹤這些孩子長大以後的表現,結果發現:童年時能夠控制自己眼前小欲望的孩子,比起不能控制而是要追求立即滿足的孩子,長大以後,學業成績更好、社會能力更佳、更有自信、並且更成熟,較少出現行為問題、衝動與攻擊等行為、比較沒有酒癮、藥癮等上癮問題,離婚率也比較低、肥胖問題也比較少。簡言之,童年時較能控制自己眼前欲望的孩子,長大以後,各方面都比較成功。
我們稱這種能抗拒眼前的小甜頭、等待未來的大好處的能力為「延宕酬賞」(delay of gratification)。但是,到底這個能力有甚麼了不起,竟然能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就呢?相信你已經想到了,就是能「自我控制」,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能克制衝動、耐心等待或具有意志力,這些特質都屬於「自我控制」的一環,能夠影響一個人對未來目標的追求。
既然影響如此深遠,相信父母師長一定關心:「延宕酬賞」能力是否可以培養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配合大腦神經的發展,學齡前階段正是培養訓練幼兒的好時機。
其實不少幼兒均表示他們知道、也想選擇等待未來較大的酬賞,只是在過程中忍不住棉花糖的吸引,還是把糖果吃了下去。所以,大人教導幼兒的重點並不是如何選擇,而是怎樣培養孩子面對誘惑而能堅持下去。學者們建議家長,當孩子在幼兒階段,面對眼前的小誘惑時,不妨鼓勵他採用「冷靜」(cool)的策略,用理性思考怎樣可以轉移注意,像是唱唱歌、轉過身去或是起來到處走走、玩其他玩具等;而不要採用順應情緒的「火熱」(hot)策略,例如:想起棉花糖好吃的味道、聞起來好香、看起來好吃,一直想着棉花糖的美好,會誘發幼兒忍不住想吃的情緒與舉動。
親愛的讀者,這種抗拒誘惑、延宕酬賞的控制能力是可以培養和教導的,它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克制衝動的情緒與行為,面對誘惑時表現堅定合宜,以及發展出朝目標邁進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