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Products
Pedagogy
Expert Sharing
Testimonials
Professional Supports
Free Activities Registration

多聆聽的重要

Dr Paul Sze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Honorary)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UHK
More sharing from this expert

大家可能也有這個經驗,就是遇到一個英文句子,不知其文法是否正確,而身邊剛巧有一個母語是英語的外籍同事或朋友,於是因利成便向他請教,你會發現他們最常做的,就是將句子讀兩三遍,看看聽起來是否「順耳」,他其實正在運用已內化了的文法知識。學習外語,如果可以達到把它的文法完全內化的程度,當然最理想不過,因為這便可以在口語對話時,也能自然地說出合乎文法的句子,而不需要經過腦中的翻譯。

要達到這個水平,需要大量的聆聽。這亦是近二三十年來英語教學法主張以聆聽教授英語,而且愈早愈好,以避免學生因各種原因而抗拒聆聽,但要達到預期效果,聆聽的內容需為學生大致明白的,即Steven Krashen說的comprehensible input;於是在課堂裏,教師要有調校語言的能力,懂得利用非語言(non-verbal) 方式輔助溝通,例如圖畫、實物、表情、手勢和動作。而教材亦要有相對的調節,例如多用圖畫或多媒體,語言的程度也要作適當的調節,並要配合學生的心智發展。而小孩子喜歡聽故事,會盡力理解故事的內容,故此以故事為聆聽的語料,是很好的處理。

通過大量可理解的聆聽,小孩子可從中吸收和內化英文的文法及字彙,從而在口語中運用出來,這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但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非母語的環境,聆聽的機會始終有限,故此當孩子入讀小學後,逐漸有意識的學習文法,這亦是有需要的,這點容後再談。但上文我說過通過聆聽故事,小孩子可以從中吸收英文的字彙及文法,但閱讀故事是否亦有其作用呢?這就涉及拼音教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