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Products
Pedagogy
Expert Sharing
Testimonials
Professional Supports
Free Activities Registration

說故事的能力

Dr Richard Wong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ore sharing from this expert

在《快快樂樂學英語》一書中,我指出「幼兒今天能說的話,就是他們將來能寫下的句子。他們今天能講的故事,便是他們將來寫作的內容」。要促進幼兒的書面語發展,家長必先確保幼兒擁有穩固的口語基礎。

一般五歲大的幼兒都能以母語(非外語)說出簡單的故事。如果幼兒在離開幼稚園前未能達到這個標準的話,他們將來有更大的機會出現寫作的困難。

如欲了解子女說故事的能力,家長可以進行以下的活動:

1. 請幼兒把一個熟悉的中文故事(如《三隻小豬》)覆述出來。過程中,不可讓幼兒邊看圖書的插畫,邊說故事。幼兒必需憑藉記憶把故事的情節描述出來。否則,他們可能會把重要的動詞和名詞省略,並分別以「咁樣」和「個D」來代替。
2. 筆錄幼兒的故事內容。
3. 數數幼兒總共用了多少個句子。一般來說,在沒有插圖協助的情況下,幼兒的故事大概包含5至7個簡單的句子。
4. 數數每個句子所包含的詞語數目:例如:「個故仔係關於三隻小豬」便有八個詞語。根據香港大學謝錫金教授所指,五歲幼兒的平均語句長度為6.33。這即是說,他們所使用的語句平均有6個詞語或元素。家長可留意幼兒的句子長度是否大致配合這個標準。
5. 留意幼兒有沒有使用連接詞。PAUL FLETCHER等學者指,幼兒需要待至小學階段才能掌握連接詞的運用(如「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等)。而據謝錫金教授的研究,在學前階段裡,一般香港四至五歲的幼兒都能正確地使用與時間次序有關的連接詞,如「跟住」、「然後」或「之後」。
6. 留意故事的邏輯性。幼兒能否將故事的情節有系統地表達出來(如按著事情的發展先後次序)。
7. 留意幼兒所覆述的內容有沒有涵蓋故事的要點,如:故事的主角、場景、時間、重要的事件、事情的發展經過和結果。
8. 留意幼兒能否在覆述的過程中配以合適的動作和表情。

完成了上述的活動後,家長可再問以下的問題,以了解幼兒能否將自己的意見有系統地表達出來(這亦是一種很重要的口語表達能力):

1. 假設性問題──家長可問:「如果你是三豬,你會不會用同樣的物料造房子呢?」這類形問題的特徵是答案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合理和不合理)。另外,幼兒亦不能直接從故事的內用尋找答案,他們需要聯想一個對應故事內容的世界,將自己代入故事情景中,並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2. 為故事進行評價:家長可問幼兒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角色是誰,並請他們解釋原因。

上述活動的特徵是,故事重述部分能讓家長了解幼兒的講故事能力,而後半部則能了解幼兒有沒有批判性的思維,能否解釋自己的觀點以及引用合適的證據支持自己的想法。

若你的子女已超過五歲,所得的作文評語經常都是「內容空洞」、「欠缺組織力」、「行文不流暢」的話,家長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弄清孩子能否流暢地以口語講故事。孩子在寫作上的困難有很大可能是源至一個更根本的問題:薄弱的口語表達能力。

若希望子女擁有良好的書面語發展基礎,請各位家長由今天起加強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