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家長跟我吐苦水:「黃博士,我也想用全英語和孩子溝通,無奈自己讀書時不爭氣,英文總是學不好。你說我該如何辦?」若大家也有類似的煩惱,請不要灰心,因為仍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小朋友學英文。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 打正旗號,善用母語
最近在一次國際研討會上,我的啟蒙老師Professor Catherine Snow與我分享了她和學生近期的研究成果。美國現時有很多來自拉丁美洲的新移民,他們大多不諳英語,因而擔心子女難以應付學校的英語課程。有見及此,Professor Snow 和學生進行了一項意義深遠並很值得參考的研究。研究人員將這些新移民家庭分成兩組:一組家長用母語(即西班牙語)和孩子討論英文圖書的插圖內容,而另一組則用頗為蹩腳的英文來討論。研究發現,第一組孩子的英文詞彙量比第二組的有更大的增長。歸納原因,研究人員認為家長用母語討論內容能令孩子先明白圖畫的意思,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當孩子回校上課,再次聽老師以英文講解時,便更容易掌握有關詞語的發音和意思。
從這個研究結果香港家長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啟示──中文和英文是相輔相成的。在現今的社會,小朋友利用英語溝通的機會很多,家長若對自己的英語沒有多大信心,可集中火力利用中文幫助孩子認識和了解課本或其他英文讀物的內容。孩子先在家中奠定基礎,回到學校後再與英文老師和同學互動,學習英語便可事半功倍。
(二) 善用科技,讓幼兒多聽純正的英語發音
相比我讀書的年代,現今的小朋友學英語確是方便和容易多了。若想讓孩子聆聽純正的英語發音,家長可善用科技或網上資源。舉例來說,家長和孩子讀故事書時,可先用中文解釋故事書中圖畫的意思,然後在網上(若家中沒有電腦,可到公共圖書館去)的英語詞典中輸入目標英文詞語,孩子便可聽到其正確發音,從中更能建立詞語的音(英文發音)和義(家長以中文講解)的關係。(作者註:現在一些英文圖書更附有發聲筆,可讓孩子直接聆聽書中的英文讀音。)
(三) 先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再教授英文詞語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曾指出小朋友認識的英文詞彙愈多,將來的造句和閱讀能力就會愈好。如果希望孩子擁有豐富的詞彙量,家長應先擴闊他們的眼界。例如:若孩子從未接觸過牛油,就算家長借助多媒體資源讓他聽牛油的英文讀音‘butter’,孩子也難以明白該個讀音的真實意思。家長不妨先從生活入手,在吃喝玩樂中透過中文教導孩子新概念。我們繼續以‘butter’作例,家長可帶孩子到超級市場認識不同食物的中文名稱、形狀、氣味、食法等,回家後再上網讓孩子聽聽對應的英文詞彙讀音。在下次去超級市場時,家長便可考考孩子能否說出這些概念的中文和英文名稱。
出身自基層家庭,父母不諳英語,但憑著後天的努力和有效的策略學習英語,今天總算學有所成。希望以上的小貼士能幫助家長解決心中的一些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