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芳博士】培養認知控制能力的方法(一)

鄭美芳博士
台灣康寧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台灣諮商心理師
更多有關此專家的分享

  前一篇文章跟讀者們分享了許多研究結果,說明認知控制能力或執行功能(學界有不同名稱,但指涉類似能力)與幼兒的學習成效、以及跟將來的學業成就的密切關係。換言之,認知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已經不光是觀念或假設,而是已有清楚的研究資料證實。

  我相信對於學前教育工作者或父母而言,接下來想問的問題便是:「如果認知控制能力這麼重要,我們該怎麼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可不可提供一些實際的方法供我們參考呢?」

  目前透過對「認知控制」或「執行功能」的研究,以及在實行「心智工具」後學前教育所累積的經驗,的確發展出一些可供我們借鏡的方法來教導孩子。

  首先,家長不妨讓孩子把要學習的內容「說出來」。在施行「心智工具」的幼兒園裏便常常用此方法。學者維高斯基 (Vygotsky) 認為幼兒常常會出現自言自語的現象,這種「私我的語言」,其實是在幫助孩子思考、計畫。其實,成人也會這樣運用語言幫助思考,只是成人已經學會默想,不會講出來。因此,在孩子還沒學會默念、不干擾他人之前,不妨多多運用「朗讀」的方式幫助幼兒學習。比方說,當幼兒學寫阿拉伯數字1到10的字形時,可以教孩子唸誦以下的口訣:

1,甚麼1?棍子1;

2,甚麼2?鴨子2;

3,甚麼3?耳朵3;

4,甚麼4?帆船4;

5,甚麼5?鉤子5;

6,甚麼6?大肚6;

7,甚麼7?拐杖7;

8,甚麼8?眼鏡8;

9,甚麼9?氣球9;

10,甚麼10?一根棒子打棒球10。       

  透過聲音與口訣內容的提醒,孩子很容易學會數字的書寫。

  其次,幫孩子建立生活的秩序感與常規也是一個方法。家長如果能幫助孩子了解生活作息的各種規則,並建立常規,孩子比較能控制行為,不衝動失序。例如:當超過限定時間,幼兒還着迷於卡通,捨不得睡時,父母可要求關電視,這樣慢慢讓幼兒養成習慣,幼兒不聽從的情緒與行為反應,會比沒建立生活規律的孩子少。

  在幼兒園,老師經常運用有趣的音樂或手指謠等方法,幫助孩子學習遵守常規。例如:當遊戲時間結束,要收拾玩具時,老師常常會播放同一首曲子當成「收拾歌」,久而久之,師生間培養出默契,老師不必太多言語,當播放「收拾歌」時,孩子便知道應該收拾,也能掌握有多少時間可以收拾和整理環境。

  手指謠是常用的方法。比方說,當老師準備開始活動或當幼兒秩序混亂時,老師都可以用以下的手指謠或活動幫孩子把注意力拉回課堂活動中。一些能夠配合手指做動作的手指謠,幼兒會很喜歡,也會跟着唸、跟着做。例如:

鵝爸爸來了,(右手大拇指從背後慢慢伸出)

鵝媽媽來了,(左手大拇指從背後慢慢伸出)

點點頭、握握手。(雙手大拇指互相敬禮勾手)

鵝爸爸再見,(右手大拇指往背後慢慢收回)

鵝媽媽再見,(左手大拇指往背後慢慢收回)

小手擺後面,眼睛看前面,

小嘴巴,閉起來。

  此外,「請你跟我這樣做」也是幼兒很喜歡的活動之一,老師很快便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這個活動的玩法如下:

老師拍手兩次,然後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幼兒回應「我會跟你這樣做」。

老師摸摸頭,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摸摸頭。

老師拍手兩次,然後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幼兒回應「我會跟你這樣做」

老師摸摸肩,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摸摸肩。

老師拍手兩次,然後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幼兒回應「我會跟你這樣做」

老師摸摸膝蓋,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摸摸膝蓋。

(餘此類推,老師可以隨意變換動作讓幼兒模仿,直至拉回幼兒的注意力。)

  本次先介紹兩種增進幼兒認知控制能力的方法,不管是透過語言一邊說一邊學,或是幫孩子學到生活中的規律,都能協助孩子控制衝動行為,幫助幼兒專注學習。下篇文章,將繼續介紹更多不同的方法供師長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