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產品資訊
牛津教學法
專家分享
用家分享
會員活動及支援
免費活動登記

【施敏文博士】學習外語的目標

施敏文博士
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
名譽專業顧問
更多有關此專家的分享

任何國家的小孩子,在正常情況下,都會學懂聽和講他們的母語。但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人是文盲,這令我們反思,我們學習外語的目標是什麼?不同的目標是否需要不同的方法?以英文為例,怎樣才算學好英文?

運用語言,不外乎通過聽講讀寫,聽和講是嬰兒出生後的本能活動,通過和父母的溝通而逐漸學懂母語。但是讀和寫卻是日後社會化(socialisation)過程中的特別活動。學習母語一般是依循這個聽講讀寫的程序。那麼,學習外語是否亦要遵循這個程序呢?

的確,在外語教學法的發展中,曾經有一段時期的主張是嚴格遵循這程序的。我在七十年代初期接受英語教學師訓時的金科玉律,就是先教聽,才教講,再教讀,最後才教寫。回想起來,當年大家(師訓人員及學員)對這個金科玉律都是一知半解的。究竟聽講讀寫是指教學課程的初段只教聽,到了學生聽的根基穩固時才教講?還是以每一語言範疇來說,例如字彙、文法,都是先讓學生聽,再讓學生講,然後再讓學生看,最後才教他們寫?

發展至今天,外語教學法已是一門很成熟和專門的學科,我們對語言的性質和學習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學習外語的目的是什麼?學什麼?試想想,如果你的小孩子因任何原因,突然想學菲律賓語(Tagalog)或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以便和家傭溝通,你的小孩子會怎樣學?學什麼?但是,如果你的小孩子希望將來入讀英文中學,那麼他應該學什麼?怎樣學?透過這個例子,我們便知道學習外語時,學什麼?怎樣學?是需要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