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的技巧(二)

  我在上一篇記錄了我與兩位家長分享親子共讀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項,事實上,除了親子共讀外,現今的家長常常會被學校邀請當講故事義工,當天就有一位家長跟我請教當中的訣竅。

家長C:如果我去學校做講故事義工,應該注意些甚麼?

我:你可以用些圖畫、小道具、服飾,或是樂器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如果書中有一些重複的句子,就叫小朋友與你一起讀出來,或是叫他們幫你製造一些故事中的音響效果。

家長C:我女兒所讀的學校非常着重閱讀敎學,她從學校帶了一張寫着:Reading is thinking! 的書簽回來,我可以怎樣引導孩子們在閱讀中深入思考呢?

我:跟孩子講故事時,你可以向他們簡介主要的故事原素:背景、主要人物(正面人物及反面人物)、故事發生的先後次序,以及故事中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如何得到解決,就成了故事的高潮與結局。

  你應鼓勵小讀者多加思考與推測 (make a prediction):當他們讀了故事的三分之一左右,就可讓他們試試根據已知的內容推斷故事的下一步會怎樣?我們應鼓勵他們盡量發揮想像力,不須期待他們正確地猜中書中的情節。

  另外,我們應鼓勵小讀者產生個人的聯想 (make a personal connection):他們(及他們認識的人)有沒有與故事主角類似的經驗?這可以令小讀者明白,很多故事其實是人類共有的經驗與情感,因而令人產生共鳴。還有,請讓他們多談感想。如果小朋友不懂如何開始表達感想,就讓他們用這些字作句子的開頭:「我認為⋯⋯」「我覺得⋯⋯」「我記得⋯⋯」

  我們也可以鼓勵小讀者跟據書中的前文後理,猜測一下某些生字的意思,問問他們背後的理據,再給他們解釋這些生字的意思。

  最重要的一點:提出問題!請盡量避免一些封閉式的問題,多提問一些開放式的(即沒有模範答案的),以刺激小朋友思考。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你可以問:這個故事裏要解決的問題是甚麼?後來問題是如何解決的?除了這個解決方法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如果你面臨與主角一樣的情形,你會怎麼做?書中有個角色做了一件事/說了一句話,你同意嗎?這個故事有沒有使你想到生活中的某些人、某些事?那是甚麼?你喜歡故事的結局嗎?如果不喜歡,你會作出甚麼改動?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閱讀經驗,理解能力較高,你還可以提高問題的難度:主角在故事開始與結束時有沒有改變?為甚麼?你認為作者想在這個故事中傳達甚麼信息?如果由書中的另一個角色來敘述這個故事?它會有甚麼不同?

  無論是與自己的孩子共讀,還是到學校做講故事義工,家長都可以跟孩子討論這些問題。不過,不要忘記提問的目的是教會小讀者一些閱讀與思考的方法,千萬不要每讀完一本書就對他們盤問個不停。

  這次會面中家長們的反應非常熱烈。其中幾位更坐言起行,開始去孩子的學校做講故事義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