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的語言準確度是否重要?

成人常有一個想法,就是幼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錯誤,例如發音不夠純正,用詞不夠精準,句式出現問題,這時候如果不立即加以糾正,幼童的錯誤便會成為習慣,以後很難再改進。

  這個強調準確 (accuracy) 的意識,在幼童入學後,常常被學校加以強化,所以無論是抄生字,朗讀句子或默書,只要學童出現錯誤,學校都會很緊張的應對,或扣分,或操練;家長也很容易有類似的想法。

  但這個想法本身有沒有學術基礎支持?

  不錯,在語言學習的文獻裏,的確有「僵化」 (fossilization) 這概念,指某些語言習慣已經僵化了,很難糾正,這在發音方面尤其明顯;我們都碰過一些長大之後才來到香港生活的人,二十年後仍然操着不純正的粵語。

  但幼童在成長過程中,語言能力迅速發展,只要他們不斷有機會接觸到要學習的語言,及有機會以之跟人溝通,不會出現在兩歲時發音的不純正,或語法問題,到了五歲時仍表現同樣的錯誤。換句話說,「僵化」是不會在幼童身上出現的。

  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尤其是講和寫的環節,犯錯是必然的。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核有其需要,但過早和過分強調分數,兼且只著重準確度,而不重視學生表達的內容,或只針對學生的錯處,而不表揚他們做對的地方,漸漸便會打擊了他們的信心。

  至於家長如何鞏固孩子學習英文的動力?這裏有一個簡單的「秘方」──就是對孩子的努力,讚賞,讚賞,再讚賞。在這一條件下,他們的英文準確度自然會日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