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教導幼兒走過情緒的峯谷

鄭美芳博士
台灣康寧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台灣諮商心理師
More sharing from this expert

  女兒長大了,準備進小學。我們一起整理她的房間,發現她有許多許多從小到大,別人送的、親友買的布娃娃佔據空間。我跟她商量:「姊姊,你長大了,要整理出空間放書桌,這麼多布娃娃是不是可以送給別人呢?」她答應了,跟爸爸商量,決定把整理出來的兩大箱布娃娃送到志願機構,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但是當她跟爸爸從志願機構回來時,她卻哭個不停。問她怎麼了也說不清楚,我摟着她坐着,慢慢等她哭夠。我從她斷斷續續的話中拼湊出她的故事,大概是她在整理布娃娃時,不小心把她最心愛的布娃娃放進那個箱子裏,一直等到志願機構的阿姨整理時她才發現此事。

  我回應她:「原來你把最心愛的布娃娃送出去了,你一定很傷心。」

  「對啊,那是我最喜歡的布娃娃,我連睡覺也抱着它的……」說着說着,她又哭了起來。

  我說:「換成是我,我也一定很傷心。」我摸摸她的頭,問她:「你這麼難過,那怎麼辦才好呢?……要不然我們去志願機構把布娃娃取回來……」

  「可是已經送人的東西,不能再跟人要回來啊。所以,我才會哭啊。」

  孩子這樣成熟和懂事,讓我很心疼,我摟得她更緊了。之後她又哭了一陣子,抬起頭說:「媽媽,不如我把布娃娃畫下來,貼在牀邊,每天跟它講話,就像它在我身邊一樣。」聽她這麼說,我趕快帶她到桌邊,拿出畫筆跟畫紙,趁她記憶猶新時,把布娃娃的模樣細膩的畫下來。

  接下來的一兩週,我每晚都會聽到她跟布娃娃說話,從「我好想你,你想我嗎?」轉變成「希望你碰到的小主人跟我一樣愛你。」過了一兩個月,我發現她已漸漸減少對布娃娃的思念與對話。後來,她對布娃娃的思念與興趣也隨着她進小學逐漸變淡了。

  相信你也遇過孩子大哭或大吵大鬧,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我分享陪伴和處理女兒傷心的經驗,希望能藉此說明培養幼兒情緒能力的原則。

(一)大人要有同理心,願意陪着孩子,傾聽並理解他的心情。正如我摟着孩子,陪伴她、等她哭到一段落;而不是要她停止哭泣,或是否認她的感受,覺得這是小事、沒甚麼好難過的。這樣一直下去就能培養幼兒對別人情緒的尊重與同理心。

(二)協助幼兒覺察他的情緒與理解引發情緒的原因。接着,大人可以試着協助孩子了解發生甚麼事:「原來是孩子把心愛的布娃娃送出去了」,然後協助孩子理解他的心情是「難過」、「傷心」。這麼做可以培養幼兒對引發事件的理解及增加對於情緒的敏銳度。

(三)協助幼兒表達情緒。很多幼兒講不清楚發生甚麼事,大人也沒耐心陪伴和理解,於是養成了孩子用哭泣或憤怒來表達情緒。其實,教導幼兒學習表達情緒是重要的,這樣別人才可知道他到底發生甚麼事情及其感受。在成長過程中,如能澄清與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情緒,對於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四)調整情緒與解決問題。情緒被接納理解後,要轉化負面的情緒,需要學習問題解決的方法,才能真的調整情緒,而不是加以壓抑。我跟女兒討論可以怎麼辦,並沒有直接告訴她要怎麼做,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培養她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這個過程,她的傷心難過得以抒發,同時也慢慢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法。

  現今社會不斷強調擁有高情緒智商的重要性。但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處理與調整情緒,這需要父母師長的身教與言教,希望本文能拋磚引玉,提供大人們同理及培養幼兒情緒能力的着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