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環境的早教

我一直相信,你將孩子置於哪一種環境中成長,就會培養出哪一類型或是擁有哪一樣愛好的孩子。你常帶孩子到圖書館翻翻書,他慢慢會變成一個文質彬彬的愛書人;你常帶他到運動場跑跳和伸展身體,他慢慢會成為一位好動有毅力的運動小健兒;你常帶他到郊外親親大自然,他慢慢會變成一個惜福和愛大自然的人;而你常帶他到機動樂園玩機動遊戲,他也會慢慢變成一個愛尋刺激愛玩的人。其實這跟重視父母身教的道理一樣,嬰幼兒成長階段中經常流連、參觀或探訪的地方,往往就是對他們影響最深遠的地方,因為環境跟父母的行為一樣,都直接對孩子產生影響。不要低估嬰幼兒在環境中吸收和學習的能力,相信大家對《孟母三遷》的故事並不會陌生,故事中無論「舍近墓」抑或「舍市傍」,孟母均認為「此非吾所以居處子」,因為孟母相信孟子會因此而感染了差劣的語言、行為及習慣,影響孟子日後的發展。

在三個孩子年幼的時候,我堅持常常帶他們到圖書館或書店,儘管當時孩子只是數個月大。我亦曾經被人取笑,說才幾個月的孩子怎懂看書、不應帶他們到圖書館去。但我仍然堅持。我所堅持的信念是:要他們成為愛甚麼的人,你就自幼把他帶到那地方去吧!我希望他們愛書、愛閱讀,自小感受書的氣息。我家的老二對文字特別喜愛,就是從他十個月大開始,每星期幾天帶他到圖書館翻翻書,從此他就跟書和文字結下不解之緣。除了圖書館,音樂廳、藝術館、文化中心等也是我常愛帶孩子流連的地方。儘管年幼的他們未必有能力欣賞藝術或音樂作品,但是讓他們看看不同的色彩,聽聽悅耳的樂曲,感受一下那文化氣息,絕對比終日待在電視前更能啟智。近年我發現多了藝術團體舉辦一些專給孩子(甚至幼兒)欣賞的音樂會或藝術展覽,相信社會人士也越來越重視幼兒藝術方面的培養吧!另外,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其實也是幼兒流連的好地方。或許有家長會被博物館這地方嚇怕,大人尚且未能清楚認識博物館的一事一物,更何況是幼兒,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向他們講解高深的理論或悠長的歷史背景,儘管讓他們去看、去感受,讓他們認識這個有趣的地方,當他們年紀稍長時,他們便會更容易去學習和認識各項事物了。

環境的耳濡目染其實是熟悉感的建立,也是習慣的建立,帶着嬰幼兒到一些能啟智的地方,亦是早教的一種形式。早教的爸媽千萬不要嫌帶着嬰幼兒往外走很麻煩,因為其效果往往令人喜出望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