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大腦發展,把握學習的黃金期

鄭美芳博士
台灣康寧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台灣諮商心理師
More sharing from this expert

  人類自詡是「萬物之靈」,因為人們擁有高階的心智功能。科學家發現,人類獨特之處是擁有比其他哺乳類動物更大的新皮質,掌管着高層次的認知與情緒功能。這薄薄一層皮質只有約2到4毫米厚,如果把其皺褶攤開攤平,面積竟然有如一個枕頭套那麼大。它是怎麼運作,讓手無寸鐵的人類成為萬物之靈?一直是學者好奇探究的主題。

  近幾十年來,因為科學儀器與研究方法的進步,學者們得以揭開腦部神祕的面紗,對於腦部結構與神經發展有更清楚的了解。學者將大腦皮質分成四區,其中額葉 (frontal cortex) 最重要,負責注意、思考、計劃、工作記憶等高階心智能力(當然也包含前幾篇文章中提到的自我調整能力),讓人類得以有別於其他動物,因此被稱為「總裁腦」。它佔全腦面積的21%,因為猴子只有17%,狗7%,貓3.5%,很多人會直覺以為腦部愈大就愈聰明,其實這是錯誤的,不然鯨魚就會比人類聰明了,不是嗎?研究顯示:腦部的大小與聰明才智沒有絕對關係,它是反應了身高體重的多寡。聰明才智是跟腦部神經連結的密度有關。

  由於嬰兒出生時已經配備了一生所有的腦神經細胞,約1012個,但新生兒的腦容量只有大人的四分之一,成長過程中增加的四分之三,到底是甚麼呢?原來是因為嬰兒出生後,腦神經細胞與細胞之間,會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許許多多的連結網路,幫助嬰兒準備好探索和了解世界,這些神經的網路連結是孩子思考、學習與行動的基礎。如果嬰幼兒與外界有很多的刺激互動,神經網路的連結也就愈多;而且,如果寶寶得到同樣的刺激互動經驗,相對應的網路也就愈穩固牢靠;有趣的是,大腦還會修剪沒有用到的神經連結。

  其實,嬰幼兒的大腦有着遠比大人還活躍蓬勃的活動,例如:三歲幼兒大腦活躍的程度是大人的兩倍。因為他們的大腦一方面忙着製造遠多於需要的神經連結,這個數量在二到三歲時會到達高峯,遠比大人數量多很多;一方面修剪用不到的連結。學者形容這是一個「用進廢退」的過程,常用的神經網路因有很強的連結,會變成康莊大道;少用和不用的就如荒煙蔓草的小徑,終究消失。這個生長、修剪、穩固的過程在嬰幼兒期最為明顯,也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段。

  若比喻大腦神經連結就像一棵長滿枝椏的大樹,父母師長的角色便有如園丁一般,可以幫忙孩子的大腦適當的增長連結、修剪分支,讓孩子更聰明成長。除了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外,回應他的需要、跟他有愛的互動、說說故事、多陪他玩耍、提供適合的玩具等都是好方法;但要切記,研究結果也告訴我們:這些大腦神經連結的穩固與修剪,需要在孩子自己主動學習的情形下方能產生,大人代勞或權威要求是徒勞無功的。

  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是在孩童階段,值得父母師長鼓勵孩子把握這學習的好時機,不過,並不表示「三歲定終生」。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發育需要到約25歲髓鞘化才完成,而且,大腦是充滿可塑性的,人們終其一生只要願意,都可以學習。換言之,大腦結構是讓人可以終生學習的,孩童階段固然是學習黃金期、但是「活到老、學到老」也是不容忽略的!